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官方媒体披露四川康定市竹林金矿重大涉险亡人事件始末

  导语  10月23日18时许,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金鑫矿业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竹林金矿2#平硐内,发生了一起重大涉险亡人事件,造成4人遇难,6人受伤并被送往医院接受高压氧舱救治。

  导语

官方媒体披露四川康定市竹林金矿重大涉险亡人事件始末

  10月23日18时许,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的金鑫矿业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竹林金矿2#平硐内,发生了一起重大涉险亡人事件,造成4人遇难,6人受伤并被送往医院接受高压氧舱救治。

  这起事件发生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有关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部署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整治工作期间,影响尤为恶劣。

  接到报告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负责同志对事件救援作出批示,立即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搜救工作。目前,6名伤员生命体征平稳,家属安抚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1

  人员伤亡或系一氧化碳中毒所致

  金鑫矿业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竹林金矿(以下简称竹林金矿)2#平硐位于康定市金汤镇边坝村一座山崖处。经公安机关初步核实,10月23日18时左右,康定市麦崩乡村民李某、廖某吉、杨某东3人擅自进入2#平硐。其中,杨某东自行脱困,其余2人被困。得知有人被困后,3名村民的亲属、邻居等7人进入矿洞,寻找被困人员,又致其中2人被困。

  10月24日1时20分许,康定市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临时指挥部,调动康定市消防救援、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救援人员于10月24日11时找到1名被困人员,现场确认无生命体征。经过持续搜救,在距洞口约1000米处,救援人员找到另外3名被困人员,均无生命体征,救援结束。

  救援人员现场检测发现,事发地点一氧化碳浓度最高超过0.05%。按照相关规定,矿洞内一氧化碳浓度最高允许值不超过0.0024%,而被困人员附近一氧化碳浓度最低值也有0.0063%。

  初步分析,由于矿洞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致使3名村民及后续擅自进入矿洞施救的7名村民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造成人员伤亡,具体原因待进一步调查。

  经查询得知,竹林金矿设计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均于2020年4月过期。该事件发生时,该矿处于停产弃管状态;事件发生后,该企业无人出面处理或回应。

  事发前,竹林金矿2#平硐的洞口被企业用铁板封堵,并贴上“外来人员严禁进入 否则后果自负!金汤派出所宣”的警示标识。但铁板右下角处已经破损,被石块堵住。

  康定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巡查记录,在10月22日、23日,有巡查人员到2#平硐洞口检查,并拍摄照片留痕。然而,连续两天的巡查,照片上都只有洞口被锁死的场景,没有旁边另一个未被封堵可进入矿洞内的通道。

  现场勘查结果显示,3名村民可能是通过旁边的通道进入洞内的。

  矿洞内有一台柴油空压机,旁边有两个用于储存柴油的油桶。柴油空压机虽外观较新,但排烟口已经被熏黑。据现场工作人员推断,矿洞内的一氧化碳很可能来源于柴油空压机运行时排放的气体。

  此外,矿洞现场还有蒸锅、被褥等生产生活物品,有明显的居住痕迹。

官方媒体披露四川康定市竹林金矿重大涉险亡人事件始末矿洞内的柴油空压机

  2

  事件留下的疑问

  边坝村村民长期过着简朴宁静的生活,但这起重大涉险亡人事件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带出了一个个值得追问和反思的问题。

  一个关键问题是,竹林金矿作为一个停产弃管矿井,为何对洞口的封堵不彻底,留下了盗采隐患?

  据康定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解释,因竹林金矿还有矿权,所以只能采取铁板封堵的措施,而不是以“炸毁”这种更为彻底的方式进行封堵。

  但现场核查得知,竹林金矿的矿权因涉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早在2021年7月27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就不予延续该矿矿权了。

  换言之,当地可以采取炸毁或其他更为有效的封堵措施,杜绝盗采的可能性。然而,当地对竹林金矿使用铁板封锁的方式,态度不置可否。

  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缓冲区的划线区域有可能进行调整,禁采范围将更加精准。因此,一旦竹林金矿不在缓冲区内,就可以重新开门生产。这或许也是竹林金矿只用一道铁板进行封锁的原因。

  从目前的核查情况看,这道铁板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止进入的效果。因为直到事发后,这道铁板都是锁死的,只是出于救援需要,救援人员才将其破拆。但由于未采取有效彻底的封堵措施,旁边的通道成了“掘金通道”。

  表面上,封锁的铁板安然无恙。实际上,旁边早已有一条绕过洞口的通道,直抵矿洞内部,可以实施盗采行为。

  而关于这个通道的形成,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也莫衷一是。有的说,这是探矿时留下的探矿洞;有的说,这是竹林金矿留下的通风洞。至于是否为盗采挖掘的盗洞,尚需进一步调查论证。

  更令人疑惑的是,不管这个通道是如何形成的,就在事发当天及前一天,均有巡查人员对矿洞封堵情况进行过检查,并拍照留存,但为何没有发现旁边这个通道呢?这样的巡查是否流于形式,还是巡查人员有意为之?所有问题都有待深入调查。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矿洞内的柴油空压机或许就是产生一氧化碳的“元凶”。如此笨重的设备是如何出现在矿洞内的呢?是竹林金矿停产后遗留下来的,还是其他人员搬运进洞内的呢?

  如果是前者,在矿洞内遗留柴油空压机,并在旁边配有两桶燃油,其用意不得而知。如果是后者,简直匪夷所思。因为竹林金矿2#平硐位于陡峭的山崖上,记者试图从边坝村的进山小路抵达该矿,尽管轻装前行,依然险阻重重。这条较为平缓的进山小路极为狭窄,多数路段只允许一人攀附崖壁或扶着树干前进,且林内潮湿多雾,小路十分湿滑,起雾时不易看清前方路况。

  如果抬着重达上百公斤的柴油空压机,沿着这条小路进矿,绝不可能轻易完成,且林中常有放牧、采菌的村民及护林员等,异常行为极易被发现。如果是拆成零件分批带入洞内,再进行组装使用的话,将耗费更多时间,是否为有组织的预谋行为,值得深查细究。

  从现场检查情况来看,竹林金矿用于采矿的设备和物资是通过溜槽和缆车运送的。但该矿停产后,溜槽的钢绳就被剪断,无法使用,缆车也因停电无法运行。所以,柴油空压机也不可能通过溜槽和缆车运送,而且这样运送也容易被巡查人员发现。

  未彻底封死的洞口、不知怎样形成的通道、矿洞内的柴油空压机、流于形式的巡查排查和封堵整治……一个个疑问的背后,可能有盗采分子的新手段、新谋划、新的利益勾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需要尽快查清,才有利于坚决彻底并举一反三打击盗采矿产资源行为,真正破解“打下去又抬头”的顽疾,收到切实有效的打击效果。

官方媒体披露四川康定市竹林金矿重大涉险亡人事件始末被封锁的主洞和旁边的通道

  3

  当地排查整治废弃矿洞仍存漏洞

  关于竹林金矿这起重大涉险并致人伤亡的事件,详细原因有待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查。但透过这起事件,可以窥见当地在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

  康定市折东片区盛产黄金,对盗采分子有着天然吸引力,当地不少群众对矿脉分布都心知肚明。在国家对采矿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之前,私挖乱采屡禁不绝。即便是严格规范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盗采现象也时有发生。今年以来,国际金价强势飙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想要“一夜暴富”的心理,铤而走险踏上盗采金矿之路。

  记者在竹林金矿附近的山体及大渡河两岸的山崖上发现不少矿洞,有的矿洞较为隐蔽,通常会在洞口用铁皮或木板搭建输送矿渣的通道。倾倒的矿渣日积月累,不仅破坏山上植被和周边生态环境,如遇大雨天气,矿渣还有可能像泥石流一样倾泻而下,引发地质灾害。

  发生在竹林金矿的这起事件,在当地不是第一起。在公开报道中,以“康定盗采”为关键词能检索到多条相关信息。对于盗采金矿这样的违法行为,四川省相关部门和康定市委市政府曾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但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

  2022年5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等7部门按照国家打击金矿“洗洞”联合文件部署,结合四川实际印发方案,开展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并从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分4个阶段进行。

  为推进专项行动,四川建立了“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与此同时,涉及金矿的甘孜州等7个市(州)建立相应制度,康定市等22个涉及金矿的县(市、区)成立以分管副县(市、区)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纵深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

  2022年8月,四川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进入集中整治督查检查阶段,对排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既处理事又处理人的原则,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同时,按照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封堵指导意见,对尚未封堵的废弃矿井(硐),督促治理责任人进行彻底封堵,对已完成封堵废弃矿井(硐)进行复核,确保封堵到位。

  然而,2022年10月18日至20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派出督察组对康定市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矿业权退出和打击“洗洞”盗采金矿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进行专项督察时发现,康定市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有欠缺,未与停产矿山企业签订临时关闭井硐安全监管责任书,以及部分废弃井(硐)封闭不彻底等问题。

  2025年2月21日,康定市召开矿山非法盗采乱象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强调出重拳、零容忍,彻底整治矿山乱象。

  近期,四川省安委会办公室印发方案,决定在全省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严厉打击盗采盗挖专项行动,要求将督促打击盗采盗挖行为作为重要任务,于2025年10月20日前完成企业自查自改,10月25日前完成属地全面排查,年底前完成首轮封堵整治。

  在层层部署和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下,竹林金矿这起事件暴露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未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有关部署安排和四川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废弃矿洞封堵整治、严厉打击盗采盗挖专项行动有关要求,未压实各部门职责,未落实属地巡查、盯守责任。同时,也未深刻汲取近期湖南怀化、福建肖坂金矿盗采亡人事件教训,警示教育不到位,组织开展废弃矿洞全面排查、封堵整治不到位,有漏管失控的情形。

官方媒体披露四川康定市竹林金矿重大涉险亡人事件始末洞内有明显的生活痕迹

    4

  如何举一反三、全链条打击

  今年以来,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就接报10余起盗采亡人事件,造成40余人遇难,教训极其深刻。

  如何有效遏制乃至杜绝盗采矿产资源的非法违法行为,记者走访了有关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大家认为,推动此项工作需要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特别是自然资源部门要紧紧围绕政策性关闭矿山、保护地内退出矿山、正常关闭矿山、废弃探矿井硐及盗采点等开展排查,摸清矿井数量、位置及是否封堵、是否存在盗采等违法违规行为,逐矿逐洞逐项登记造册,“一矿一洞”针对性打击治理。

  专家表示,盗采盗挖矿产资源行为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仅靠单一部门或相关部门自行打击,难以斩断这条“黑色利益链条”。因此,各地区要建立健全部门工作协作配合机制,强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加强跨部门、跨领域业务协同,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如自然资源部门严格履行矿产资源管理主体责任,摸清废弃矿洞情况,依法查处私挖盗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公安机关加强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爆破作业安全监管,严防其被用于盗采矿产资源;其他相关部门按照“三定”职责,从预防盗采到运输、销售“一件事”全链条加强监管治理,进一步健全矿产资源“全链条”管理长效机制,斩断矿产资源牟利链条,从源头遏制盗采矿产资源行为。

  一名矿山安全监察人员表示,废弃矿洞往往位于悬崖峭壁、深山密林之中,封堵材料的运输以及在洞口设立盯守点都较为困难,一些地方、部门和矿山企业便会在落实当中搞变通、打折扣。该监察人员认为,必须压实属地责任、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矿山企业治理责任,严格落实废弃矿井、长停矿洞封堵责任,按照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封堵废弃金矿矿井(硐)指导意见(试行)》有关要求,确保封堵到位。对长期停产停工矿井,必须安排人员值班盯守。

  由于废弃矿洞所在地山高路远,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探索以电子围栏、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提高监管、巡查效率。但有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先进设备容易受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影响,且废弃矿洞附近没电没网,实际运用效果不尽如人意。该工作人员建议,下大力气研究解决技防手段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完善“人防+技防”双重防护。推动将监控数据纳入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等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封堵漏洞,将盗采盗挖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和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要求建立健全协同监管和打非治违长效机制,形成面上震慑、线上把控、点上管住的工作格局。专家表示,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扎实开展废弃矿洞排查封堵整治、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整治工作要求,强化打击盗采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织密织牢基层监管体系,加强动态巡查检查,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盗采盗挖行为。

  在打击盗采盗挖行为工作中,属地责任重大。专家建议,各地区要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形成边排查、边封堵、边整治、边打击的态势。同时,建立健全群众查找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畅通报告举报渠道,拓宽线索来源,打一场打击盗采盗挖矿产资源的人民战争。最终,实现通过宣传教育形成不想盗、通过联合打击形成不敢盗、通过封堵措施形成不能盗的有效打击治理局面。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作者: 罗地生

责任编辑:过博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3745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